高热的治疗 耳尖穴放血

2016-01-02  3270  来源:网络 

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来降温,如果产热和散热不能通过体温调节中枢来保持动态平衡,产热大于散热而引起的病理性体温升高超过39℃以上者就是高热。是临床上的常见急重症,起病急、来势猛,治疗不当易致不良后果。

高热中医学谓之“壮热”“但热不寒”,中医学认为不论外感还是内伤所致的高热其根源在于邪毒侵袭,正邪交蒸。或热盛伤津、气机郁滞;或湿邪阻滞使体内气机不畅、不能正常内通外宣致阳气被郁闭在内化热化火导致发热。正如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所提:“阳气通行,温养百骸;阳气壅闭,郁而为热。且夫人身之火,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但喜通达耳。不论脏腑经络,表里上下,血分气分,一有所阻,即便发热。是知百病发热,皆由壅郁”。

高热的治疗当以清、和为大法。穴取耳尖。令患者取舒适体位,医者用75%医用酒精消毒后术者双手十食及患者耳尖穴处并将耳尖穴处揉搓至局部发红、发热,将耳轮自然向耳屏对折用一次性采血针或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或小号三棱针在耳尖穴直刺约2毫米深,接着医者采取双手拇食指一捏一放,同时用95%的酒精搽拭点刺处(便于血液的顺利外泄)以见血色由黑紫变为淡红为度,按压止血并碘伏消毒。根据发热程度可采取一侧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可以一天一次也可以一天两次施术。耳尖穴又名耳涌,是经外奇穴,位于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其下分布有耳颞神经及耳后动脉,是针灸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刺络”,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是通过针刺人体的一定部位,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又《小针解篇》解释说:“宛陈则除之,血脉也。”说明通过针刺放血可以去滞、活血、理气、通经、开窍、泄热、消肿。在耳尖穴处点刺放血后能达到泻火解毒、镇静止痛、消坚散结、退热消炎、调和阴阳的功效。见效迅速,效果持久,无不良反应,便于推广,特别适于在广大农村和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在耳尖穴放血时应特别注意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有条件时,最好使用一次性采血针,以防血源性传染病。各种出血性疾病要慎重,以免引起出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