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

2016-01-02  4136  来源:网络 

【病例】2012年12月19日,我科收入一病人, 患者尼卓玛,女,79岁,藏族,日喀则江孜县人,退休职工,因“ 间断咳嗽咳痰喘息3年,加重4天”为主诉收入我科。

患者近3年来经常出现咳嗽,咳痰,伴有喘息,常在受凉后或冬季发作,曾在拉萨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经治疗后好转。4天前上述症状再发,此次咳嗽加为剧烈,咳痰,痰多,为白色粘液痰,不易咳出,无血丝混杂,伴有喘息,咽痛,无寒战高热、无盗汗,咳嗽时感胸背部疼痛,伴有心慌、胸闷、气短,夜间明显,且夜间不能平卧,稍感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水肿,无鼻塞流涕等症,曾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门诊给予输液治疗3天(具体不详),效果欠佳,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住院。此次发病,神志清、精神差,饮食及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入院后查体:T:36.5℃ P:100次/分 R:20次/分 BP:120/80mmHg,表情倦怠,轮椅推入病房,缺氧貌,端坐呼吸,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甲床发绀,咽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桶状胸,双肺满布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100次/分,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入院后随即血糖:7.0mmmol/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中度ST短压低。

【初步诊断】支气管哮喘。

入院后我科给予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胸片,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此病最需要鉴别的是心源性哮喘的可能。治疗上吸氧,下病重,抗炎、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并请上级医师查房指导治疗。治疗上我们给予大剂量的抗生素、激素(大剂量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氨茶碱、沙丁胺醇喷雾剂,氯雷他定等药物后(即入院13天后),症状稍有控制,但夜间仍有哮喘发作,发作时仍如入院时之病情,这个病人不是我管的,在主管医生与我商量后给予加用中医治疗。查病人面色晦暗,口唇指甲青紫,精神较差,食欲差,睡眠差,站于病人身旁即可闻及痰鸣气喘之声,发作时见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咳嗽,咳大量白色泡沫样痰,痰可牵丝,舌苔水滑欲滴,舌质紫暗,脉弦滑,从病人目前情况分析:

【诊断】哮病

【辨证】寒哮

【治疗】给予小青龙汤加味治疗

【处方】麻黄10g 桂枝10g 细辛5g 干姜10g 五味子10g 白芍15g 射干15g 半夏15g 紫菀15g 冬花15g 茯苓18g 杏仁10g 炙甘草6g

嘱病人服药5副,以观疗效。

病人服药第二天开始,咳嗽咳痰喘息症状明显好转,且夜间再未发作。服药1周后咳喘症状已经明显改善,停用激素治疗。病人仍有咳嗽咳痰,以白色粘液痰为主,轻微喘息,舌苔薄黄,舌上如水之状已经消除,脉弦细滑,以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

【处方】射干15g 麻黄10g 紫菀15g 冬花15g 细辛5g 半夏15g 五味子12g 川贝母10g 瓜蒌壳15g 苏子15g 杏仁12g 炙甘草6g

嘱服药5剂,病人经服用上方后病情稳定,至出院时哮喘未再发作。

【方解】《伤寒论》原文40条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此条论述了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用小青龙汤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增强通阳宣肺之功,芍药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散寒化饮,五味子敛肺止咳,且使干姜、细辛不至升散太过,半夏降逆化饮,炙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上方中再加茯苓、杏仁、射干、紫菀、冬花等药物,以增强散寒化饮,止咳化痰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凑辛温解表,温化水饮之功。后再以射干麻黄汤加味善后。

【说明】本病在中医为哮病,辨证当属寒哮,治疗选方应该教科书上首选射干麻黄汤,但世间的病不是按到书上原原本本来生病的。此案,笔者虑其病人痰饮伏肺,饮邪较甚,故选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这也要归功于读刘老的《刘渡舟验案精选》一书,刘老对于小青龙汤的运用,讲述得很详尽,于笔者受益匪浅。因此,我觉得,做医生要多读书,将书中的知识化为自己所有,这就叫读书后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将其运用于临床,这就叫经世致用。正如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