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儿不宜多食白果?

2015-12-29  3336  来源:《中医1000问 - 方药篇》 

白果,又名银杏、灵眼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与医疗价值,含丰富的糖、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2、氨基酸等成分。有敛肺气,定喘嗽,缩小便,止带浊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本品有抑制结核杆菌的药理作用,临床用白果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小便频数,白带过多等病证,均有较好的疗效。

它又是一种人们喜食的佳品,每到秋天,白果成熟上市后,将其与鸡、肉烹调成佳肴,或制成月饼、甜羹等食品,别有一番风味。更有趣的是,将白果壳染成红、绿色,炊熟或埋在火灰中,会发出噼啪的炸壳声,烧熟的白果便从火灰里蹦跳出来,露出青莹鲜嫩的白果仁,嚼之微甜小苦,软嫩鲜香,小儿特别喜爱食用。那么,小儿为何不宜多食呢?

白果虽为营养丰富、味美之品,但古代早有文献记载其有毒性,多食易致中毒。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白果仁中(尤其在绿色胚中)含有少量氰甙,容易分解为有毒的氢氰酸,外皮中亦含白果酸,氢化白果酸,白果酚、白果醇等有毒成分。多食白果,故常容易中毒。近年来屡有报道,入秋后白果成熟,因炒食或煮食过量白果而致中毒的病人以10岁以下儿童最为多见,成份偶亦有之。中毒者食量小儿自7粒至150粒,成人自40粒至300粒不等。中毒出现的时间大约在食后1~12小时不等。中毒的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以及恐惧、惊叫、惊厥、嗜睡、昏迷等,有的呈两下肢完全性弛缓性瘫痪。体检发现:触痛觉均消失,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血象表明: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升高。多数病人,经及时救治可获恢复,但少数因病情严重,出现呼吸麻痹或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一般认为引起中毒及中毒的程度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服食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年龄愈小中毒可能性愈大,中毒程度也愈重,服食量愈多,体质愈弱,则死亡率也愈高。

因此,小儿尤其是年幼体弱的幼儿更不宜多食白果,一般1岁食1粒,较为安全。

来源:《中医1000问 - 方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