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青强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经验

2015-08-26  5224  来源:网络 

病因病机: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在中医学属于“胃脘痛”、“胃胀”、“嘈杂”、“吐酸”、“痞满”等病证范畴。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联,互为表里,中医论胃肠疾病,无不及于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其病位在脾胃。本病当属中医“邪气”范畴。《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汉代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蓝老认为幽门螺杆菌所侵犯的部位是胃腑,只有当脾胃气虚,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幽门螺杆菌这一“外邪”才能乘虚入侵,故脾胃虚弱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发病基础。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因素致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水湿停滞,久蕴生热,湿热内蕴于中焦,易使胃黏膜异常,致幽门螺杆菌入侵、粘附而引起反应,形成炎症。脾胃虚弱,湿热稽留为其主要病机。

治法方药: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针对幽门螺杆菌粘附胃黏膜这一病因病机,确立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以健脾清热、化湿活血为主要治法。临证之时,蓝老大都是以清热利湿与理气、活血、健脾补气等方药配伍应用;在运用中药复方治疗时,注重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注重正气的维护,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现代药理表明,部分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有直接的抑杀作用,在辨证施治的原则指导下,可合理配伍达到清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

蓝老以自拟益气活血清幽养胃方为基本方加减论治。方用: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丹参15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蒲公英20克,半夏10克,苏梗10克,檀香5克,砂仁5克,甘草6克。大便干加大黄10克;腹痛甚者加白芍30克,醋延胡索10克;腹胀明显者加厚朴10克;纳差、舌苔厚腻者加焦三仙30克;泛酸烧心明显者加煅瓦楞子20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者加莪术10克、黄芪30克。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

此方由左金丸、四君子汤和半夏泻心汤三方化裁而成。方中取太子参、白术益气健睥和胃,培中气以固本;而黄连味苦性寒,清热燥湿,能清泻胃中之火,吴茱萸味辛性热,温胃散寒,可缓黄连苦寒败胃之弊,二药辛开苦降,具有泄热和胃、下气降逆之功;蒲公英味苦健胃,有清热和中、清胃定痛之效;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檀香、砂仁行气和胃止痛;半夏燥湿和中;苏梗理气畅膈;丹参活血化瘀;甘草甘缓,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此方配伍之妙在于全方集甘温苦辛于一炉,寓温清补消于一方,具有益气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之功效,能纠正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出现的脾胃气虚,湿热内阻,胃失和降,虚实错杂等病理改变,故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应用本方时必须进行辨证论治,在基本方基础上加减应用,并注意药量的增减。

典型病例:

患者,女,47岁,患者两年来经常胃脘胀痛不适,经多方诊治,症状时轻时重,未见明显效果。近来出现饮食不节,胃脘隐痛加重,饭后胀甚,纳呆早饱,倦怠乏力,口苦而粘,大便不畅等症状。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重按无力。胃镜检查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伴平坦糜烂”,Hp(++)。西医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脉证互参,证属脾虚湿阻,虚实夹杂之证,治以益气清热化湿,和胃降逆,散结消痞,方用自拟益气活血清幽养胃方,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药6剂后,胃脘胀满隐痛等症状减轻,食纳增加,黄苔稍退,但饭后仍胀。原方加减治疗一个半月,诸症消失,食纳良好,胃镜检查复查见: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轻度好转,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