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血液报告单

2015-08-24  4846  来源:新浪博客 

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就是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检查的内容包括肝功能、血脂、血糖、肾功能等。不同的医院,生化检查的项目会有差别,下面给大家介绍几项比较常见的生化检查项目。

肝功能检验

谷丙转氨酶

参考范围:0~32U/L

一般来说,谷丙转氨酶是十分重要的指标,但是它却不具有器官专一性。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谷丙转氨酶的变化不一定是因为肝脏问题造成的。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它的增高,明显升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升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肝脓肿、心梗、心肌炎、心衰等也可导致轻度升高。此外,服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长期饮酒或一次饮用较大的量时,均可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

提示:谷丙转氨酶偏高是个很常见的现象,如果化验单中显示谷丙转氨酶偏高时,不要惊慌,也不可乱用降酶药物,以免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病情不相符,而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大多数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的疾病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借助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谷草转氨酶

参考范围:0~31U/L

谷草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高了说明存在肝脏损伤。各种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肝脓肿、肝结核、肝癌、脂肪肝、酒精肝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但是也不一定是肝脏引起的,有些药物和疾病也会引起转氨酶高,如心肌梗塞、胸膜炎、肾炎均可引起谷草转氨酶升高。

健康人的谷草转氨酶水平也有可能暂时超出正常范围。剧烈运动、过于劳累或者近期吃过油腻食物,都可能使谷草转氨酶暂时偏高。如果在检查前没睡好觉,或是体检前早餐吃了油炸的东西,检查结果中谷草转氨酶可能就会超出正常范围。一个人刚刚跑了几圈,就立刻检查谷草转氨酶水平,结果也可能会高出正常范围。

提示:发现谷草转氨酶高应做进一步检查,如测乙肝两对半等,以确定谷草转氨酶高的原因,并对症治疗。但是也不要过于紧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好好休息,及时接受正规复查和治疗。

谷氨酰转肽酶

参考范围:0~38U/L

谷氨酰转肽酶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变失代偿时都会出轻中度的升高,当出现阻塞性黄疸时,可出现谷氨酰转肽酶的显著升高。谷氨酰转肽酶升高除了肝病患者肝脏受损引起外,患者在服用安眠药、抗糖尿病药物时等也会引起谷氨酰转肽酶的升高。

生理性原因引起的谷氨酰转肽酶高包括酗酒,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大导致的人体超负荷。

提示:出现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情况不要慌张,因为可能是生理性原因造成的。出现谷氨酰转肽酶偏高的朋友最好在一周之后去正规医院复查,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如果谷氨酰转肽酶仍然高出了正常值,应做进一步检查,如乙肝五项、乙肝HBV-DNA检查、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甲胎蛋白检查,以完全了解病情,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乳酸脱氢酶

参考范围:109~245U/L

乳酸脱氢酶偏高常见于急性肝炎、阻塞性黄疸、心肌炎、恶性肿瘤、肝硬化、肝癌、运动肌肉营养不良、急性白血病及恶性贫血等病症。

乳酸脱氢酶偏低一般不是很严重,经过调理即可恢复。

提示:临床医学实践表明,80%以上患者体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是由肝脏疾病引起的,尤其是急性乙肝、肝硬化、肝癌等。因此,若发现乳酸脱氢酶不在正常范围之内,应及时到肝病医院进行检测,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总蛋白

参考范围:66~88g/L

疾病引起的总蛋白偏高,多见于慢性肝脏疾病,包括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因为剧烈运动或者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等引起的总蛋白偏高为生理性增高。

总蛋白偏低的原因包括严重大面积烧伤、大量血浆渗出、大出血;溃疡性结肠炎;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如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患所致吸收不良;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等。

提示:对于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的总蛋白水平异常,要注意平时饮食清淡,营养丰富合理,坚持体育锻炼,消耗多余的脂肪和热量,适当饮水,注意休息,不要劳累等。

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必须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

白蛋白

参考范围:35~52g/L

前白蛋白

参考范围:150~380mg/L

增高主要是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减低见于肝硬化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提示:前白蛋白偏低的话,对身体有一定的意义,并且白蛋白越低,说明病情越严重。在肝硬化晚期、肝癌晚期,肝细胞严重坏死时,体内的白蛋白几乎不存在。另外,在亚急性肝坏死时,它的值一直偏低,所以说前白蛋白越低,说明肝细胞受损越严重。

总胆红素

参考范围:5.0~21.0μmol/L

直接胆红素

参考范围:0~3.4μmol/L

间接胆红素

参考范围:0.00~17.6μmol/L

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总胆红素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饮食不当也会造成总胆红素偏高

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主要是,长期厌食的人,可能体内缺乏锌;也有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造成的。

提示:专家认为,一旦出现胆红素偏高的情况,首先不要惊慌,因为造成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都是肝炎引起的。其次,应进一步接受检查,了解造成总胆红素偏高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最后,根据病因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

总胆汁酸

参考范围:0~12.0μmol/L

总胆汁酸检查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肝胆功能,是一项比较有效的肝功能检查指标。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汁淤滞、慢性乙醇中毒、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胆道梗塞等疾病,均可引起总胆汁酸偏高,这些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可想而知。孕妇也可出现总胆汁酸偏高,总胆汁酸高的孕妇易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

总胆汁酸偏高可出现在饭后,一般会在吃饭后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此种情况可不必担心。

提示:总胆汁酸偏高的人,饮食方面并没有过多的注意事项。由于胆汁酸是由胆固醇形成的,所以可以通过控制胆固醇的摄入来控制胆汁酸浓度,以下几种食物可以降低总胆汁酸,如玉米、海带、大豆、姜、香菇、鱼。

血脂化验

总胆固醇

参考范围:3.40~5.20mmol/L

总胆固醇增多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总管阻塞、高血压,以及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D、口服避孕药等药物。

总胆固醇减少见于低脂蛋白血症、贫血、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严重感染、营养不良、肺结核和晚期癌症,以及摄入对氨基水杨酸、卡那霉素、肝素、维生素C等药物。

提示:一般认为健康成人和不伴有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300毫克(相当于1个鸡蛋黄中含的胆固醇量)。而伴有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应低于200毫克。

总胆固醇偏高者在饮食上最好食用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燕麦等;茶叶中的茶色素可降低总胆固醇;还应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可适当多吃柑橘类水果、马铃薯、草莓和深绿色多叶蔬菜等;多吃一些鱼类对总胆固醇偏高者也是十分有益的。

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有猪肾、猪肝、鸡肝、鲜蟹黄、鹌鹑蛋、羊头肉、松花鸭蛋、咸鸭蛋、鸭蛋黄、鸡蛋黄、猪脑等。

甘油三酯

参考范围:0.34~1.70mmol/L

甘油三酯升高见于肥胖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痛风等。甘油三酯降低见于甲亢、严重肝病和营养不良等。

临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参考范围为2.83~5.65mmol/L;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参考范围为大于5.65mmol/L。

提示:一般来说,对于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而胆固醇含量正常的患者,应改变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另外,还要戒烟,适当参加体力活动或运动。

高甘油三酯血症治疗阶段,在饮食方面应该减少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限制饮酒。每日摄入的脂肪应控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其中饱和脂肪酸控制在7%以下。此外,减轻体重可以使肥胖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下降。运动和体力活动可以使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下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参考范围:0.83~1.9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肝功能损害、糖尿病、吸烟、缺少运动等。其降低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指标。

提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作用是将外围组织内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利用,因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参考范围:2.07~3.10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见于高脂蛋白血症、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病和糖尿病等,也可见于神经性厌食症及怀孕女性。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低见于营养不良、慢性贫血、骨髓瘤、创伤和严重肝病等。

提示:医学研究证实,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者应严格控制动物内脏、动物脑、蟹黄、鱼子等的摄入量,用植物油烹调,尽量减少动物油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适量食物纤维、维生素、无机盐的摄入。尤应多食用尼克酸、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6等丰富的食物。目前已发现能降血脂的食物有大蒜、茄子、香菇、木耳、洋葱、海带、大豆、茶叶、山楂、芹菜、冬瓜、苹果等。

血糖检测

血糖

参考范围:3.9~6.1mmol/L

血糖升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各型糖尿病。2.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嗜铬细胞瘤等。3.应激情况,如感染、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病等。4.过度肥胖,情绪不好或精神上的压力过大。5.服用某些会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6.肝脏、胰腺疾病,如严重肝病、胰腺炎等。7.饮酒可导致低血糖,也可导致高血糖。8.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9.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等。

提示:血液中的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检测指标有两个,即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饭后血糖可以暂时升高,但应该不超过10mmol/L。正常空腹血糖为3.9~6.1mmol/L,5.6~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为7.8mmol/L以下,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血糖大于11.1mmol/L,即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肾功能检验

尿酸

参考范围:140~340μmol/L

尿酸增加见于痛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盂积水、尿毒症、肝脏疾患、中毒、甲状腺功能减低、白血病、妊娠反应、红细胞增多症。

尿酸减低见于恶性贫血,使用阿司匹林、噻嗪类利尿剂等。

提示:纠正血尿酸偏高,关键要限制饮食中嘌呤的摄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主要是动物内脏、海鲜以及各种肉汤,而大多数蔬菜水果中含量较少。所以,高血尿酸的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同时,因为蔬菜水果是碱性食物,所以对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有一定帮助。

尿素氮

参考范围:1.7~8.3 mmol/L

尿素氮偏高的原因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肾性偏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肾血管硬化症、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第二种情况,肾前性偏高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烧伤、休克、消化道大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肝肾综合征等。第三种情况,肾后性偏高见于,如前列腺肥大、肿瘤压迫所致的尿道梗阻或两侧输尿管结石等。

肾功能失调、肝功能衰竭可导致尿素氮值偏低,

造成尿素氮偏低的原因有多个,因此,患者如果出现了尿素氮偏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不能笼统地把尿素氮偏低的原因理解成肾功能失调,从而使自己过度恐慌。因此,为了防止受到不必要的惊吓,最好先做个肝功能检查,确诊好病因后,再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治疗,从而耽误治疗时间。

提示:单纯的尿素氮升高可能因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蛋白质类食物引起,改变饮食结构,平衡蛋白质、含糖类食物和蔬菜的搭配,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所以,为明确病因,最好跟医生咨询过后再决定治疗手段。

肌酐

参考范围:45~84μmol/L

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

提示:尿素氮与肌酐值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

《家庭保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