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名方 治各种风寒湿瘀阻滞经脉所致疼痛

2016-01-02  7583  来源:网络 

  姚树锦,男,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武安市,解放前移居西安,为陕西太和医学第四代传人,第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他有极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作为学养基础,并以家学医疗理论体系为核心,兼收并蓄,对内科常见病、疑难杂症均建树颇多。

  姚树锦临床善用经典,活承家传,形成独特的“扶正固本”思想及“阴阳升降”、“补脏通腑”学说;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临床诊疗体系,处方用药轻灵平淡而疗效卓著。有《姚氏内科临证备要》等著作问世。

  组成: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地鳖虫10克,血竭3克,细辛3克,三七3克,甘松10克,降香10克,生姜10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用法:水煎服。本方药味浓烈,煎药时注意通风;煎药时反复缓慢搅动,以防止粘锅,饭后1小时服药,2次/日。

  主治:用于各种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等属于风寒湿瘀阻滞经脉所致疼痛,各种肿瘤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因气血不足,痰湿停滞所致疼痛。

  方解:疼痛不是单独的疾病,常常是多种急慢性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症状。

  疼痛的产生有虚实两种原因,一种为“不通则痛”,是指因寒凝、气滞、瘀血、痰浊等造成气机郁滞,经脉不通,产生疼痛,常表现为疼痛剧烈,遇寒疼痛加剧,以胀痛、刺痛、抽痛为主。《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邪凝滞,阳气不达,失于温煦推动,气血不畅,经脉不通而致疼痛。《医醇賸义·诸痛》云:“人之一身,自顶至踵,俱有痛病。其始也,或因于风,或因于寒,或因于火,病各不同,而其为气凝血滞则一也。”气凝血滞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因素。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学说,强调络脉血瘀致痛的病机。朱丹溪提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属痰证。”“自热成积,自积成痰,痰加瘀血,遂成囊,此为痞痛、噎膈、翻胃之次第也。”这是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因痰湿停滞阻滞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导致肿瘤疼痛持续不已。

  另一种则指“不荣则痛”,指因气血不足,经脉肌肉失于荣养而产生疼痛,常表现为疼痛隐隐,闷痛、困痛、酸痛、麻木。《素问·举痛论》提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阐述了气血不足,经脉失于荣养而出现的疼痛。

  镇痛饮适用于寒凝气滞,瘀血阻络之疼痛。方中乳香、没药辛香温通,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为君药。地鳖虫味咸,性寒,具有破瘀血,续筋骨之功。血竭味甘咸,甘能缓急止痛,咸能软坚散结,故有活血散瘀定痛之效。细辛辛香走窜,外散风寒,内温里寒,温通经络,而达散风祛寒,通窍止痛,下气祛痰之效;三药共为臣药。甘松理气止痛;降香行气活血,止痛;三七止血、散瘀、定痛,三药共为佐药,协助君臣药共同发挥止痛功效。生姜为使药,和胃降逆,防诸药伤胃。

  加减:因寒凝经脉导致四肢关节疼痛为主者,加用通脉四逆汤;颈椎病及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阳虚风湿阻络出现颈项、后背疼痛为主者,加用葛根、鹿角霜、牛膝、地龙、全蝎、蜈蚣、僵蚕;各种肿瘤术后痰湿阻络出现疼痛,加用浙贝母、玄参、龟板、鳖甲、生牡蛎;肿瘤后期,患者气血亏虚,经脉失荣,疼痛绵绵不绝,加用黄芪、当归、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对于疼痛剧烈者,血竭用量可加至10克。肾气亏虚所致腰痛加杜仲、续断、骨碎补、木蝴蝶。脾胃虚弱,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者,去甘松、降香,加用生山楂、砂仁、鸡内金。(西安市中医医院范彩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