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散佚中医名方

2015-08-10  10787  来源:新浪博客 

养阴清热汤

组成:生地、生石膏、金银花各30克;天花粉、知母、芦根、黄芩、荆芥、防风、积壳、龙胆草各10克;甘草3克。

功能:养阴清热,散风生津。

主治:疱疹性结膜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匐生性角膜溃疡,角膜云翳,角结膜干燥证,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色素膜炎,渗出性脉络膜炎。证见眼红,疼痛,流泪,羞明,视物不清,或视力下降,甚至失阴。伴有咽喉疼痛,口渴欲饮,鼻内生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绛或苔薄白,脉弦细而数。

服法:先将药物泡入砂锅内10分钟,煮沸25分钟后,倒入碗内。然后加水第2次煎煮,15分钟后将药液倒入第2碗中,每日晚上服第1煎碗内药液,次日早晨服第2碗药,每日1次,急重症患者,每日可服2次。

加减运用:咽喉痛剧加川贝母6克,麦门10克;大便秘结,眼部病情较重,加大黄、瓜蒌、青黛、芦荟各10克;胃纳欠佳,胸部膨闷,加青皮、麦芽、神曲、山楂各10克。

益阴止血汤

组成:生黄芪30克、熟地24克、麦冬,知母,当归各10克、牛膝12克、白芍15克、丹参20克、白茅根、刘寄奴各30克、艾叶炭6克。

用法:水煎两遍,水煎液混合早晚分服。

功能:滋阴益气、清热凉血、补血止血。

主治:无痛性血尿,由于热蓄肾与膀胱,损伤脉络,营血妄行,血从尿出者。

加减运用:无痛性血尿,虽有虚实老新的不同,但在治疗上多以清热泻火、滋阴凉血止血为基本原则,而在此原则基础上应以随症加减药物为妥。如小便带血而出现阴虚火动证型者,宜去黄芪、当归、艾叶炭,加黄柏10克、旱莲草12克、龟板15克(先煎):小便热赤,带血鲜红,属于心火亢盛证型者去芪、归,加出栀子10克、嫩柳枝60克(清明节前后带叶采集,切段备用);小便频数带血,其色淡红,其质不稠,属脾肾两虚证型者,去知母、麦冬,加白术10克、山药15克、巴戟天10克、胡桃仁15克,兼服左归丸,每次9克,日2次,早晚用药汤送服。

扶正养阴汤

组成:生地黄12克、熟地黄12克、天门冬12克、麦门冬12克、京玄参12克、生黄芪15克、潞党参15克、漏芦30克、土茯苓30克、鱼腥草30克、升麻30克。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服。

功能:扶正养阴、清肺除热、解毒消肿。

主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有正气虚弱、肺阴亏损、邪热内蕴的患者。

加减运用:口干甚者加知母12克、石斛12克(先煎)、天花粉30克、制首乌12克;脾虚甚者加云茯苓15克、苡仁15克、淮山药12克、黄精12克、咳嗽痰盛者加蒸百部15克、马兜铃12克、射干12克、佛耳草30克;热盛痰血者加芙蓉叶30克、野荞麦根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花蕊石30克(先煎);气滞血瘀者加八月扎12克、延胡索15克、两面针30克、露峰房30克。

滋阴降火止血汤

组成:水牛角15克(剉碎先煎)、生地30克、白芍12克、丹皮12克、蒲黄炭12克、侧柏叶炭12克、艾叶炭9克、荷叶9克、藕根24克茜草炭9克、大小蓟炭各9克、茅根24克、四七末3克(冲服)、花蕊石9克。

功能:滋阴降火,止血化瘀。

主治:阴虚火旺,血随火升而致的咳血、大咯血、吐血,颧红、舌红,脉象细数。

用法:清水四碗,先煎水牛角,后纳诸药,煎成一碗,田七末分二次冲,待凉后,一匙一口缓缓喂服。每天一剂,煎二次分服。

加减运用:火旺较甚者,加强清火之药,如黄芩、桑白皮清肺火,黄连清心火,石膏清胃火,栀子清肝火,知母清肾火;出血多而危急需抢救者,可速先用新鲜童便一碗、或生藕汁一碗,一匙一口缓缓喂服,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失血暴甚欲脱者,加用潞党参60克,另煎汤服,以益气固脱。

椎盘突出方

处方: L4、5或L5S1华佗夹脊穴、环跳、股门、阳陵、飞扬。

功能;舒经和络、解痉镇痛。

主治: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法:针华夹穴视病人的胖瘦,选用1、5或2寸毫针,斜向椎盘方向刺入,用泻法,使局部有较强的针感,环跳用3寸针,用泻法,要求针感下达足底心,余穴用1.5~2寸毫针,均用泻法,留针半小时,其解痉镇疼疗效较为满意。

加减运用:足跗痛者加昆仑跗阳,急性期针后拔火罐,慢性期患肢畏寒者,用温针灸法,疼痛剧烈不能动弹者,配合背晃疗法和牵引等方法,起到相得益彰的功效。

梨综五针方

处方:居髎、环跳,以上两穴定位后,拉一等边三角形为第三穴,阳陵、飞扬。

功能:舒经和络,解痉镇疼。

主治: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针灸法:针环跳,居髎三穴,选28号三寸长针,针以泻法,针环跳时要求针感下达足底心,则疗效更佳,其余穴均要求有较强的针感,留针半小时,每隔5~10分钟行针一次,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加减运用:急性期针后加拔罐,或配合弹拨梨肌;慢性期,患肢畏寒,用温针灸法,以温阳和络,伴有腰痛者加大肠俞,针后拔罐。

颈腰椎增生方

组成:取夹脊穴,以阿是穴为重点,再选痛点周围约0、5寸、1寸处。用温和灸,每穴约法三章5分钟,以皮肤潮红为度。

用法:日一次,30次一疗程。

组成:乌梢蛇50克(寒重者改白花蛇4条),全蝎30克,土鳖虫30克,丹参100克,血竭30克,当归30克,虎骨30克,威灵仙100克。

用法: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4克,早晚各1次,1个月为一疗程,必要时服2—3疗程,另取鹿角胶8克,烊化,日服一次。如阳虚寒重者虎骨、鹿角胶用量酌加,阴虚火旺者酌减。

功能;温通经络,活血化瘀,透骨强筋,祛风止痛。

主治:肥大(增生)性腰、颈脊椎炎。

加减运用:若上肢麻木疼痛较甚者加桑枝、桂枝;颈项活动不利加葛根;腰膝痛甚者加牛膝;气候变化加重者加秦艽;腰酸脚软者加续断。

腰痛方

组成:黄芪15—30克,当归12克、川芎8克,芍药10克,熟地15克,升麻5—8克,台乌药8—12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两遍混合,分两次一日服完。

功能:益气壮腰,活血通络,理气定痛。

主治:各种腰痛,不论内感外伤,凡非新感时邪,而又偏于气滞血凝,筋骨劳损者均适应。

加减动用:兼寒湿壅滞,腰冷苔腻乏味加威灵仙,细辛,瘀阻腰痛如锥加桃仁,肾阳衰微,腰际酸软疼痛加山萸肉,补骨脂,或杜仲、续断,菟丝子之类。

柴桂调卫汤

组成:软柴胡10克,淡子芩10克,法半夏10克,太子参12克,鲜生姜3克,肥大枣10克,灸甘草5克,白芍10克,(桂枝5克入炒)、茅苍术6克,青蒿梗10克,(桂枝炒白芍即二药共炒)

功用:调和营卫,和解少阳。

主治:不明原因发热、低热等。

加减运用:表证不解,正虚邪恋、热势留恋不去者,去苍术,加嫩白薇10克,女贞子10克,墨旱莲10克;湿热内蕴、烦渴引饮者,去苍术、法夏、生姜、大枣、灸草,加竹茹10克,陈皮6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甘露消毒丹12克包煎;汗多者去青蒿梗,加鲜荷叶一张。若病变多端,它药可随证加减,唯柴胡、子芩、桂枝、白芍,则不可随便去取,盖用其法而不执其方耳。

杜仲壮腰饮

组成:杜仲15克,寄生10克,川续断10克,狗脊10克,肉苁蓉10克,鸡血藤10克。

煎服法:加水煎,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功能:益肾壮腰,祛邪止痛。

主治:适用于肾虚、风湿、外伤引起之腰痛。

加减运用:因于风,症见腰痛抽掣,上连脊背,牵引腿足,痛时游去,脉来浮、弦,可加威灵仙10克,秦艽10克,独活10克以增强祛风之力;因于寒,症见腰痛如冰,拘急而痛,上连背脊,得热则缓,遇寒加剧,脉见沉紧,苔白薄者,可加淡附子10克,故纸10克以增强温肾散寒之力;因于湿,症见腰痛沉重,转侧不利,遇阴雨加重,兼有下肢浮肿,症见腰灼热而痛,并常伴有肿胀,小便短赤,脉来弦数,舌红苔黄,可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以增强除热之力,若见腰痛绵绵,酸软无力,畏寒怕冷,脉来微弱者,此为肾阳不足,可加盐附子10克,山萸肉10克、菟丝子10克以温肾壮腰;若要腰痛绵绵,酸软无力,兼发五心烦热,耳鸣头晕,脉来细弱、细数者,此系肾阴不足,可加生地10无、枸杞子10克、龟板10克、女贞子10克以养肾阴而痛止;若因扭闪挫伤,络脉血瘀,多病起骤然,痛不能动,呼吸、咳嗽加重者,可加元胡10克、广木香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以活络散淤止痛;日久血淤,可加没药10克、土鳖虫10克、穿山甲10克、桃仁10克、以化瘀止痛;若见腰痛,兼气短乏力,语声低微,少食便溏者,此系肾虚日久,脾失温煦之故,可加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升麻10克、以健脾;若腰痛连胁腹胀闷,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行走者,此系肝气不疏所致,可加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桑椹10克、旱莲草10克,少佐香附5克、广木香5克,意在滋肾益阴,此本肝肾同治之理;如因房劳过度引起之腰膝酸软无力而痛者,可加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粉10克(分二次冲服)、鹿茸粉2克(分二次冲服)、牛鞭5克(为粉分二次中冲服)、鱼镖胶10克、桑螵蛸10克以益肾壮腰。如系骨刺增生,可重用威灵仙15克、乌梅20克、毛姜10克以消骨刺;凡痛引背部加石楠藤10克、石菖蒲10克;腰痛下连腿痛,可加牛膝。总之,因症施治,随症造药,方可收到显效。

健身固表散

组成:黄芪40克白术20克防风20克百合40克桔梗30克功能:补益脾肺,强卫固表。

主治:气虚治汗,体弱感冒,或慢性鼻炎、气管炎以及因表虚卫阳不固而常常感冒,或感冒缠绵不愈者。

用法:以上诸药共为细末,每次服9克,每日2~3次,开水冲服,7天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愈。或改为汤剂(照上方剂量各药减半),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一般服3~5剂即可。

加减运用:若素有慢性鼻炎而见鼻塞不通者可加辛夷15克。

老人便秘方

组成:黄芪30克、银花2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麻仁20克、肉苡蓉20克、后朴3—10克、酒大黄3—10克、威灵仙10—15克、(以上用量可根据症状稍事增减)。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酒大黄不后下,此方可连服一段时间,待大便调顺再停药。

加减运用:一、大便连日得畅,可减免酒大黄。

二、便躁严重加玄明粉3—5克冲入。

三、气虚重加党参20克。

四、腹胀重加木香10克。

五、腰腿酸软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功能: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三仁化虫汤

组成:杏仁3克、冬瓜仁6克、苡仁15克、滑石6克、砂仁6克、半夏6克、后朴6克、葛根12克、乌梅1个、雷丸6克、榧子6克、甘草6克。

煎服法:上药12味,用开水500毫升煎煮20分钟,煎出总量约200毫升(3岁量)分6次加热服用,每小时1次,1天服完。

功能:宣畅气机,运睥除湿,生津益胃,安虫化虫。

主治:小儿疳积、虫积实证。症见面黄肌瘦,毛发枯黄,腹胀便干,不思饮食,烦躁多惊,脐腹疼痛者。

诊断:症状好转腹以不疼,小便转清,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已平,原方去滑石、半夏、后朴以防过燥伤阴,加茯苓10克、白术6克、怀山药10克。

益肾健脑汤

组成:黄芪20克、枸杞15克、黄精30克、淫羊藿24克、蚕蛾9克、熟地20克、蜂王浆3克、(兑服)当归9克、山楂30克、砂仁9克、刺五加9克。

功能:补肾益脑、强心健脾。

主治:腰膝酸软、脑功能减退、性功能障碍、失眠多梦。

加减运用:伴有性功能减退者加赤勺20克、川芎15克、蜈蚣一条。

益气健脑汤

组成:潞党参、黄芪各30克,焦白术20克,炙升麻10克,竹柴胡10克,新会皮10克,岷归头10克,炙甘草9克,朱生地、朱麦冬、朱茯神各20克,怀山药、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明天麻、旱半夏各15克,炒枣仁20克。

用法:水煎服,日3次,二日一剂。

主治:内伤头痛病,症见头晕头痛、耳鸣脑鸣、短气懒言、心悸健忘、自汗嗜睡、肢软神疲、脉细缓无力、口不干渴、舌淡苔少、血压偏低之心脾气虚型患者。

养阴健脑汤

组成:朱生地30克、炒黄柏10克、炒知母10克、杭白芍20克、炙龟板20克、全当归10克、炒川连5克、朱麦冬30克、朱茯神20克、炒枣仁30克、枸杞子30克、明天麻15克、花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用法:水煎服,日3次服,二日一剂。

主治:内伤头痛病,症见头痛脑胀、耳鸣、记忆力衰奶、健忘失眠、口干喜饮、舌红少津、脉细数或眩数、血压偏高之肝肾阴虚型患者。

小儿哮喘证治方

组成:小儿哮喘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之分,又有寒喘与热喘之别,胡组方用药各有不同。

一、发作期(实证):邪实是标,以治标为主寒喘方:炙麻黄,杏仁,桔梗,苏子各6克,银杏10克,紫菀10克,冬花10克,干姜3克。

热喘方:生麻黄3克,杏仁6克、银杏10克、桔梗6克,地龙6克,桑皮10克,冬爪子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

煎服法: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生石膏先煎15分钟再入其它药。每剂煎2克,随年龄大小,日服2-3次,或少量多次温服。

功能:宣降肺气,止咳平喘,化痰。

主治:小儿咳喘加减运用:咳重加白前,喘重加赭石以助药力。

二、缓解期(虚症):正虚是本,以治本为主。

组成:健儿片(中成药),刘韵远教授经验方,北京市药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生产,国内市场有售。

服法:1岁服2片,,1~2岁服3片,3岁以上按年龄加1片,最多每次10片,日服2~3次,3个月为一疗程。有外感停服。

功能:以肺气,健脾气,强肾气。久服可增强肌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咳嗽、哮喘。

小儿痿痹汤

组成:独活5克寄生12克炙黄芪9克党参9克当归9克赤白芍各6克、知母6克、木瓜9克、猴骨6克、伸筋草6克、炙甘草5克。

功能:培补气血,搜邪活络。

主治:两族痿弱、不能随意运动及履步。

加减运用:湿热未清者加三妙丸、苡仁、蚕砂;挟阴虚者加石斛、花粉、龟板;纳呆者加二芽、砂仁;大便溏泻者加白术、扁豆;大便秘结者加积壳、麻仁。

除痒止带方 祛湿清热汤

组成:藿香10克、佩兰10克、川朴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苍白术各10克、黄柏6克、生地榆10克、淡竹叶10克、积壳6克、车前子10克、(布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次。

清白散组成:清黛15克、煅石膏120克、海螵蛸30克、冰片1.5克。

用法:将上述4味药共研末,用鱼肝油调匀外用。

功能:祛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外阴瘙痒发炎,甚则溃疡。白带多,黄白相间,发热烦躁,腹胀腹痛,少腹有下坠感,舌苔黄腻,脉滑数。

加减运用:发热者加荆芥、薄荷;腹疼者加元胡或川楝子,大便干者加郁李仁,脏腑有热加生石膏,胸闷者加苏梗、郁金,热重者加败酱草、蒲公英。

牙痛方

组成:升麻10克生石膏30克白芷9克细辛9克甘草3克骨碎补18克(炒)川椒6克(炒)制川乌10克淡竹叶10克(水煎服)

功能:清胃温肾,消肿止痛。

主治:胃热阴虚,肾经虚寒,风火,龋齿等牙痛。

加减运用:痛剧者加羌活9克;肿甚者加蒺藜12—30克;便秘加大黄3—9克;热甚增生石膏量至60—100克;风甚加防风12克、湿盛加苡仁30克;小便短少加滑石18—30克、寒盛加麻黄3—9克、胃阴虚加石斛30克、麦冬18克;肾虚加生地30克、怀牛膝30克;血虚加当归10克、川芎10克。注:方中制川乌宜先煎1小时。

小儿理脾和胃散

组成:山药、云茯苓、薏米、山楂、扁豆、陈皮、神曲、芡实各10克莲子6克砂仁5克黄连2克麦芽20克炒米250克用法: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饭前服一匙(约10克)

功能: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

主治:小儿肠炎,疳积,脾胃不和型胃痛。

利水通淋汤

组成:山栀、云茯苓、当归、白芍、黄柏、黄芩、甘草、生地、木通各12克泽泻10克车前子、滑石、牛膝、银花各20克用法:煎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功能:清热祛湿,消炎止痛,利尿通淋,养阴健脾。

主治:前列腺炎证属下焦湿热型。

加减运用:阳虚恶寒显著者,加少量附子、肉桂;乏呕者加干姜;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肾虚者加菟丝子、仙灵脾。

消痔饮

组成:朱砂莲15克,草决明20克,煅牡蛎15克,马勃15克,黄柏15克,甘草6克。

主治:1、期内痔,2、期血管型内痔。

靖眩汤

组成:柴胡10克,黄芩5克,茯苓15克,制半夏10克,生姜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大枣10克,泽泻12克,陈皮10克,钩藤12克,天麻12克,菊花10克功能:疏郁清火,健脾和胃,化痰降逆,平肝熄风。

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眩晕,如:美尼尔氏病、高血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链霉素中毒、头部外伤等。临床见证:头晕目眩,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不敢转动头部,可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甚则汗出、面色苍白等。

服法:上药13味,分三次煎。温服。眩晕平息后,可作蜜丸,缓缓调治。

加减运用:剧烈呕吐者,以生姜汁易生姜(每煎2-3勺,兑服)腹痛、便溏、或情怀不畅者,去黄芩加白芍;脾肾阳虚、头重眩苦极者,加热附片;高血压者,加代赭石、石决明、夏枯草;气血两虚者,加黄芪、当归;连霉素中毒者,加骨碎补;颈椎病或头部外伤者,加丹参、三七、川芎。

胡连肛痈湿敷方

组成:胡黄连9克,川连6克,地丁草15克、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皂角刺9克,皮硝9克、生军6克、炙乳没各6克、樟木15克,冰片粉3克,硼砂9克,炉甘石15克。

用法:上药煎水500毫升,用纱布温敷局部,一日三次。

功能:消热解毒,散瘀止痛,消肿软坚,收敛防腐。

主治:白血病并发肛周浓肿。

加减运用:肛周脓肿分早、中、晚三期:(1)早期仅见皮肤轻度潮红、灼热稍疼痛者单独用此方煎汤湿敷即可;(2)中期肛周围有硬块,尚无波动感,焮红,疼痛或轻度糜烂渗出但疮面较浅者,去皮硝煎水湿敷,并在疮面上撒少许生肌散或月白珍散;(3)晚期脓肿肿块红痛,有波动感或民政局己溃破,脓肿疮面较深,有较多坏死组织,浓液渗出量多者,先用九一丹药线或纱布条蘸九一丹药粉填入溃破疮口内,另用湿敷方局敷,一日三次,待坏死组织脱落,脓性渗出液减少后改用生肌散或月白珍珠散撒于湿敷纱布上局敷,每日2-3次,直至痊愈。如在外治的同时辨证加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内服效果更好。

消风宁络饮

组成:炒防风10克,炙黄芪15克,炒赤芍10克,大生地15克,炒丹皮10克,牛角腮15克,生槐花15克,炙甘草5克,红枣10枚功用:消风凉血、散瘀宁络、佐调卫气。

主治:肌衄(过敏性紫癜)。

加减运用:若伴有明显腹痛者去赤芍改白芍15克,去丹皮加木香10克,下肢伴水肿者加黑大豆15克。一般服用15帖即可,如反复发作者则须连进本方30帖,服药期间忌海鲜辛辣食物。并发肾小球炎者当视具体证候按肾炎辨治。

扶元止痢汤

组成:石柱参10克(切片,粳米炒,另炖入药)白术6克(土炒)干姜3克,焙附子5克,肉桂5克,阿胶(6克)蛤粉拌炒,鹿角霜15克,(先煎)赤石脂20克,(打末纱布包,先煎)伏龙肝30克,(打末,沸水泡片刻,澄清,取汁入药,)陈仓谷30克,(打碎,用清水150克,煮25分钟许,取汁60克入药)

煎法:以上10味,其中石柱参、伏龙肝、陈仓谷,依法煎制外,其余七味,水浸透,用水一碗半,煎取半碗强,加入陈仓谷汁,伏龙肝汁,石柱参汁,再以文火浓煎20分钟,趁热,少少与之呷。

功能:暖肾扶脾,拨乱反正,温阳止泻,开噤固脱。

主治:脾肾阳衰之久泻久痢,慢性结肠炎。证见,神疲形倦,纳少便溏,肌瘦骨立,腹胀跗肿,肢冷脉微,面无华等症。

止泻汤

组成:藿香10克,苍术6克,茯芩10克,防风6克,乌梅3克,焦山楂1、5克,黄连1、5克,炒白芍6克,甘草3克。

功能:健脾止泻主治:大便泄泻,一日数行,泻下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或形如蛋花,或为黄绿色泡沫便,或作呕吐,不思饮食,腹胀尿少,舌红或淡红,苔白或腻,脉濡滑。

用法:水煎,每剂煎2次,每次煎15—20分钟,2次共煎取120亳升,混匀,分3次空腹温服。

眩晕片

组成:天麻10克,双钩藤30克,泽泻30克,生石决明30克,半夏10克,茯芩15克,白术10克,甘草4克。

服法:上药8味,用水三碗先煎生石决明,俟煎至二碗时,再纳诸药(除钩藤外),煎至一碗时,再下钩藤,约一分钟后,取汁,分两次服用。

制片:本方亦可制成片剂。用10倍或者20倍剂量,先将泽泻研成细粉过筛,其余药煎汤浓缩,然后拌入泽泻粉压成片剂,糖衣包裹。每片含生药1、23克,每次服6—18片,一日3次,开水送下。

功能:平肝潜阳,健脾化痰。

主治:内耳性或高血压性眩晕。

加减运用:偏热者加黄芩10克,偏温者加苡仁30克,偏风者加僵蚕10克。

针灸治痢方

组成:天枢(双)、下脘、关元、足三里(双)、神阙。

功能:通肠导滞,清热利湿主治:大便脓血、量少次多,腹痛、里急后重,或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苔腻,脉沉数。

用法:前四穴进针得气后,施以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手法。腹部穴位针感向四周扩散,下肢穴针感向上下传导,留针30分钟,期间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神阙穴隔盐大艾炷(每艾炷用艾2克)灸2壮。每日1次,若大便次数5次以上者,每日上、下午各针灸1次,连续治疗5——9天。

慢性痢疾以艾灸为主,即下脘、神阙、关元隔盐艾灸3壮,天枢、足三里针刺,施以补法,每日1次连续7——14日。

加减:发热加大椎、曲池;腹痛剧烈,小便短赤者家三阴交针刺。

益气活络汤

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桂枝12克、羌活、独活、防己、当归、白芍各12克、桑枝30克、炙干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