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

2015-08-24  7625  来源:新浪博客 

腰椎间盘突出症,亦称为髓核突出(或脱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腰部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如搬抬重物或滑倒时臀部着地或急剧扭转等原因,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坏,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使椎间孔狭窄,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一侧下肢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可归结为内在与外在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在因素主要是椎间盘本身的退变、老化;外在因素主要是外伤、劳损等。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产生的刺激与压迫。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其中有70%发生在20~40岁,也可发生在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者‘以男性为多。其发病史与性别、年龄、职业特点、外伤史及受寒凉史多有关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易患人群中,长期伏案或处于坐位的室内工作人员由于姿势变化少、体位固定、腰部肌肉常处于某一方向上的紧张状态,此时若再合并某一些内在或外在的因素,就极有可能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呈慢性过程,起病时较轻,时间较长,但也有病人在腰部受伤后突然起病,猝不及防,如同“飞来横祸”。

[/url]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1)腰部疼痛腰痛一般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发症状,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可以出现在劳动、激烈运动、扭挫伤等明显的外伤之后,也可以没有明显的诱因。患者自觉腰部持续性钝痛,时轻时重,平卧位可减轻,站立或弯腰活动时则加剧,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适度活动或慢步行走,另一种突发的腰部撕裂样锐痛,难以忍受,需卧床休息,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腰痛的范围较广泛,但主要在下腰部及腰骶部。腰部有局限性压痛、叩击痛和放散性痛,同时可见腰部肌肉痉挛,腰椎功能受限,腰椎的生理前屈变小或消失成平腰。腰椎侧弯畸形、双肩不等高,臀部向一侧偏歪等特有姿势。

(2)下肢放射痛80%的患者出现此症,可在腰痛发生前出现,也可在腰痛发生后或同时出现,或在腰痛减轻或消失后出现。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直达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严重者可呈电击样剧痛。咳嗽、打喷嚏、用力排大便时均可使疼痛加剧。疼痛轻者可行走,呈跛行状态,重者需卧床休息,喜欢屈腰、屈髋、屈膝位。这种下肢放射性疼痛,多表现为一侧性的,也有一侧轻一侧重、左右交替的情况、少数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则为双下肢均疼痛。

(3)下肢感觉异常患侧下肢后外侧感觉麻木,发凉发冷,尤为足趾末梢皮温降低,有时出现蚁行感、烧灼感等异常感觉。下肢麻木多与疼痛伴发,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单纯麻木,而足趾的感觉异常常在较晚时间出现。主要是因为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致。

(4)脊柱畸形间歇性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腰椎侧弯畸形、身躯向一侧倾斜,腰不能伸直,臀部向一侧偏歪,;并且表现出间歇性跛行。跛行可随行走距离的延长而加重,经段时间的停留或蹲坐休息而减轻,这样循环往复,即为间歇性跛行。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髓核突出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继发性腰椎管狭窄所致。

(5)肌力减弱或瘫痪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严重时,可产生神经麻痹而致肌肉力量减弱甚至瘫痪。这多为腰4~5椎间盘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麻痹所致。一般可出现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伸姆长肌、伸趾长肌麻痹,表现为伸姆力或曲姆力下降,重者表现为足下垂。

(6)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若突出物较大,或椎管骨性狭窄,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

[/url]

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截瘫吗?

通俗来说,截瘫就是两下肢瘫痪,不能活动。截瘫常常是由脊髓损伤引起的,如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创伤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不在中央,一般压迫的是神经根,因此截瘫少见。少数情况下,中央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突出巨大、脱入椎管,压迫到椎管内脊髓,导致脊髓损伤,也大多为不完全性截瘫,如果能尽早治疗,脊髓受压迫时间不长,则恢复的效果也多是理想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脊柱畸形或脊柱生理曲度改变: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弯、先天性骶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的退变;脊柱侧弯就使得椎间隙不等宽并时常伴扭转,这使纤维环受力不均,从而加速退变。引发慢性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

(2)腰椎过度负荷:如重体力劳动者、举重运动员、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腰椎经常承受较大压力或过多的腰部负荷,最容易发生腰椎间盘退变及纤维环破坏,从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3)腰椎穿刺:若腰椎穿刺在操作中误伤腰椎间盘,则可能出现椎间隙变窄及髓核漏出。

(4)急性损伤:如腰扭伤,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诱因

(5)长期腰部震动:腰部震动可影响腰椎间盘的营养,使髓核水分减少,氧张力及细胞活动度明显减低,从而加快腰椎间盘的退变。长期有腰部震动工作的人如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等。

(6)年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20~50岁,占80%,以为椎间盘退化特别是纤维环退变此时已开始,加之这时期青壮年运动量相对较大,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机会也多;也有少数发生于20岁以下及60岁以上者。年龄是引起腰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

(7)性别: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一般认为男性与女性之比为4~12:1,这主要是因为男性劳动强度大,腰部活动范围较大,腰椎劳损重、退变重等原因。

(8)身高:超过正常平均身高的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高。

(9)种族: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和非洲黑人发病率较其他民族的人低。

(10)职业性质:长期从事行走、弯腰、蹲坐、伏案的工作人员以及司机、举重运动员等,或较长时间前倾状态工作的人如煤矿、搬运、建筑等行业的工人,其发病率都相对较高。长期处于不良姿势刚容易诱发本病。

(11)遗传因素:有国外学者调查,患有本病的家族中,21岁以前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对危险性较正常人群高5倍。

(12)妊娠及生育:怀孕是妇女患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怀孕后期,由于腹内胎儿不断增大,造成孕妇腰椎过度前凸的姿势,增加了腰部的负担,加大了椎间盘的压力,同时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因此怀孕易使腰椎间盘退变甚至突出。而产后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尚未恢复,骨关节及韧带都较松弛,加之当孩子出生后母亲经常弯腰哺乳、抱小孩等动作,均会加重母亲腰椎间盘的退变,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绝经期妇女,因为内分泌的改变,骨质疏松及骨关节、韧带退化等,也可导致其发病率增高。

(13)吸烟:长期吸烟会改变血液流变学,引起椎间盘营养不良。

(14)糖尿病:影响椎间盘周围动脉壁的结构,降低血流量,减少椎间盘组织的代谢,引起椎间盘组织易于退变。

(15)体型: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16)环境:长期居住或工作于潮湿(如矿井)及寒冷环境(如冬天北方室外的严寒工作环境)中的人,较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因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从而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17)精神紧张: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也较一般人相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18)腹压增加:临床上有约1/3的病人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腹压增高破坏了椎间盘受力环境的平衡状态。

[/url]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哪几型?

目前医学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尚未有统一分型的标准,各种说法不一。根据髓核突出的部位与方向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型。

(1)椎体型指变形的髓核穿过软骨板呈垂直状或斜向进入椎体中部或椎体边缘的髓核突出。此型又可分为:

①前缘型指髓核穿入椎体边缘(以下一椎体的前上缘为多见),使该边缘出现一三角形骨块样外观。本型临床上较多见。

②正中型指髓核垂直,或近垂直状向上或向下穿过软骨板进入椎体中,并形成斯莫尔结节样改变。本型临床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因此不易诊断。

(2)椎管型指髓核穿过纤维环向椎管方向突出者。又可分为以下5型:

①中央型指突出物位于椎管前方正中央者,主要压迫马尾神经,表现为二便功能障碍及会阴部麻痹等症状。

②中央旁型指突出物位于中央,但略偏向一侧者,临床上以马尾神经症状为主,同时可伴有根性刺激症状。

③侧型指位于脊神经根前方中部者,可略有偏移。主要引起根性刺激或压迫症状,此型临床上最为多见。

④外侧型突出物位于脊神经根之外侧,本型不仅有可能压迫同节(内下方)脊神经根,髓核亦有机会沿椎管前壁上移而压迫上节脊神经根。

⑤最外侧型即突出之髓核移行到椎管前侧方,甚至进入根管或椎管侧壁,此型临床极少见。

此外,根据病理形态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以下4型:

(1)隆起型纤维环内层破裂,外层因为髓核压力而隆起,后纵韧带完整。突出物多呈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

(2)突出型纤维环已经完全破裂,退变和破碎的髓核由纤维环的裂口突出,达后纵韧带前方。

(3)脱出型纤维环已经完全破裂,退变和破碎的髓核由纤维环的裂口突出,并穿过后纵韧带达到硬膜外间隙。突出物多不规则,有时呈菜花样或碎片样。

(4)游离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块经纤维环破口脱出,游离于后纵韧带之下,或穿破或绕过后纵韧带进入硬膜外间隙。游离的髓核碎块有时可远离病变间隙,到达上或下一个椎间隙平面,甚至破入硬膜囊内。一些大块的纤维环髓核碎块脱出将椎管堵塞,造成广泛的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损伤,影响大小便功能,许手术治疗。

另外,还有根据突出程度分成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和脱垂型;根据症状分为轻型、重型、典型与不典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根据部位分为高位、低位、单侧、双侧、双侧交替、单发、双发;根据方向分为前突、椎管内突和后突;根据突出物大小及突出方向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等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否根治?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能与不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诊断明确之后,应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经过循序渐进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而患者自己也应积极配合治疗,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应听之任之,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正规治疗、积极康复、防止复发是能否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急性期如何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剧烈的疼痛可使患者夜不能眠,从而会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会表现出烦躁、忧郁等情绪,家属要体谅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护理,细致的做好分析和解释工作,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使患者消除恐惧、焦虑和后顾之忧,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2)严格卧床休息:卧床休息是急性发作期治疗的重要内容,但长期的卧床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患者不可避免地想要坐起及下地行走,这样不利于急性期的缓解,会拖延急性期的缓解时间,为此,家属要严格管理好病人,以达到真正卧床的效果。

(3)适当活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仰卧进行展臂扩胸等活动,以增强血液循环与心肌功能,增强体质,保持正常的身体素质。

(4)注意饮食调理:多吃青菜、水果,以保证维生素摄入充足,多饮用开水,保持两便通畅,尽量不吃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居室要经常开窗换气,保证空气新鲜;并时常注意体温、血压及身体各方面情况的变化,避免由于卧床而引。发其他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缓解期如何护理?

(1)不坐:复位后1~2周内,多卧,少走,不坐,可卧于床上做抬、蹬、踢腿等,以活动病腿,并有节律地进行收缩腰背肌、腹肌和下肢肌肉练习。

(2)少坐:复位后2~3周,可少坐,少进行室外活动,但应加强床上练习,并可做挺胸、挺腹、飞燕式腰背肌练习及压腿练习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恢复期如何护理?

(1)恢复初期:停止治疗后应继续休息1~2个月。初进入恢复期,应避免腰腿过度、剧烈运动与搬抬重物,可进行适应性腰腿自然活动锻炼。

(2)运动锻炼:随着组织的恢复,肌力的加强,关节的稳定,可逐渐进行较强的腰腿运动功能锻炼和肌力训练,但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缓 活动时动作尽可能缓慢,以避免发生意外。

②松活动时腰腿部肌肉一定要放松,尽量别用力,以使腰部肌肉、关节在各个方向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促进局部气血流通,加快康复。

③静活动时应心神宁静,排除杂念,专心练习,以对整个机体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④恒在室外锻炼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因略见成效或成效不显著就停止锻炼。

⑤直站立时胸部挺起,腰部尽量平直,小腹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以使全身重力均匀的从脊柱、骨盆传向下肢,此时人体的重力线正好通过腰椎椎体或腰椎间盘后部,可有效的预防髓核突出。

⑥稳活动时要注意身体稳定,要脚踏实地(女性忌穿高跟鞋),用力不要过猛、过速,尤其是下蹲及弯腰动作应特别注意。

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是什么?

(1)腰部受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愈后或恢复期,如果在睡眠中或外出时受寒冷、潮湿的刺激,则可致复发。

(2)过度疲劳:参加过重的体力劳动或锻炼,而又未保护好腰部,从而使腰部肌肉疲劳,保护腰椎能力降低,致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3)缺乏锻炼:患者平时锻炼过少,腰肌无力,保护腰椎的能力降低,如果在愈后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仍不锻炼或锻炼过少,则本病发病率会增高

(4)未保护好腰部:患者愈后如不注意保护腰部,致使腰扭伤、劳损,则易复发。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已稳定,但许多患者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只是对神经根压迫程度有所缓解;即使已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从而导致本病复发。

(5)术后复发:术后的患者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如何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1)注意休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是急性期、缓解期还是恢复期都应注意休息,才有利于康复和防止复发。在急性期,应避免活动,绝对卧床休息;在恢复期,应做到休息与活动交替进行,如在卧床休息一小时后再行走半小时,最后坐着休息1小时,交替进行。千万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活动时应注意以不感觉疲劳为宜。

(2)合理饮食调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消化功能降低,应注意合理饮食,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宜进食富含维生素、钙及易消化的蛋白质食物,尽量少吃脂肪较高的食物,戒烟和酒。

(3)保持正确姿势: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克服不良的习惯。坐位时,不要跷起“二郎腿”,不要直接弯腰拾地上东西,应保持上身垂直下蹲,更不要弯腰提重物,必要时双脚分开,物体尽量靠近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过度弯腰及过度劳累,也尽量不要长时间站坐。长时间坐着或站立,过度弯腰或劳累,腰椎负荷较大,腰肌长时间紧张,易造成劳损,甚则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4)加强局部肌肉锻炼:坚持做“飞燕点水”‘运动,即:患者俯卧硬板床上,先是上肢后伸,头后背尽量后仰,而后下肢并拢后伸,全身跷起,腹部着床,坚持15~20秒,每次30分钟,每天2次以上;还可在床上做“桥式运动”,即:患者仰卧,双手平放身体两侧,双膝并拢屈曲,双足撑床,收复、抬臀,坚持30秒钟左右再放松,每次30分钟,每天2次以上。尽量不要选择使左右肌肉失去平衡的运动,如高尔夫、网球、棒球、保龄球、羽毛球等,以免引起腰痛,诱发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

(5)防寒冷、潮湿:在寒冷潮湿季节注意保暖,不宜在寒冷潮湿中长时间工作。因为寒冷、潮湿可使腰部血管收缩,微循环发生障碍,肌肉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肌肉力量减小,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同时,应避免劳累,以防本病复发。

(6)佩戴腰围:在治疗期间应用皮腰围护腰固定,以保护、支撑、保暖,巩固疗效、康复后逐渐取消腰围。

(7)不睡软床:因为软床特别容易形成两边高,中间低,从而使腰椎负荷加重,这极不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此,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最好睡硬板床。

(8)保持良好心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适当治疗的同时,心理方面的自我调节也很重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也可减少该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