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伤 耳鸣疾病先兆

2016-01-02  4657  来源:网络 

耳鸣是听觉功能的紊乱现象,也是听分析器对适宜的和不适宜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不是来自外界的声音,耳鸣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烦恼,成为难以解决的顽症之一。耳鸣是一种常见症状,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因其病变性质和部位不同耳鸣有时也是某些疾病的先兆症状,因此需做详细检查,准确判断,才能有效治疗。

耳部疾病 中耳疾病如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鼓室负压、听骨链粘连等,可引起耳鸣但程度轻微。耳硬化症的耳鸣较为明显,开始为间歇性低音调,以后逐渐加重,并可转变为持续性,这类患者甚感痛苦。内耳疾病如美尼尔综合征、听神经瘤所引起的耳鸣多属高音调,呈间歇性或持续性。

循环系统病变耳鸣是血液循环差的报警信号,如颈静脉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可引起耳鸣,来自静脉者为嘈杂声,颈动脉体瘤引起的耳鸣为单侧性耳鸣,常与心跳的搏动一致。

全身性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供血不足、中风、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耳鸣。高血压引起的耳鸣,一般为双侧性;动脉硬化、心瓣膜病变引起搏动性耳鸣;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部咽鼓管开口的附近,癌肿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阻塞引起耳鸣。

药物 引起耳鸣的药物很多,以某些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某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危害较大。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也可导致耳鸣的发生,在老年人的感觉系统退行性变化中,耳鸣也常是耳聋开始的先兆症状。出现耳鸣症状时,应该予以重视和注意,及时查找原因,以便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止进一步危害的发生。在查找病因过程中,患者不必过分忧虑,如胡乱猜测自己患上了什么大病。悲观、烦闷的心情反过来又加重耳鸣症状,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只会使耳鸣病情加重,不利于治疗。要根据不同病因。积极治疗引起耳鸣的全身性疾病。

远离噪声避免接触强烈的噪声,或避免长时间与噪声接触。佩戴防护耳罩、耳塞等有助于保护听力,防止耳鸣发生。

保证睡眠由于睡眠不足导致耳鸣不止,又会因耳鸣严重而影响睡眠,如此循环耳鸣会越发严重。

减少情绪波动耳鸣与心理因素有关,当抑郁、生气、情绪失控和焦虑不安时,就会造成血管异常收缩导致内耳缺血。如能自我调适,以平常心面对一切,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耳鸣症状有时会自然消失。

不用耳毒性药物耳鸣患者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要告诉医生自己耳鸣,属于药毒性耳鸣者要立即停药,如医治结核病的链霉素,治疗疟疾的奎宁,降血压的利尿剂,预防心血管病的阿司匹林,还有多种抗癌药物等都会引发耳鸣症状。

药物治疗方面要首选镇静剂。再根据不同病因先用解痉药、血管扩张药及维生素和神经营养药。 (张安江文陈海图)

低频噪声易引起听力损伤

噪声按频率可分为低、中、高三种类型,低频噪声是指频率在200赫兹以下的声音,高频噪声如震耳的鞭炮声、尖锐的电锯声很容易觉察到,只要利用障碍物或离它远点,就可感觉到这类噪声在明显降低。而低频噪声伤害的不仅仅是听力,对人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及内分泌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久而久之,对整个身心都会带来一种无形的损害,导致耳鸣幻听、烦躁易怒、焦虑暴躁、头痛头晕、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也可导致心慌、血压升高、消化性溃疡、血糖血脂升高等。

在日常生活中,低频噪声几乎无处不在,如电梯、空调、电冰箱、电脑、有电子设备的鱼缸等,只要这些设备处于工作状态,都可能持续地发出“嗡嗡”声。这类低频噪声往往易被其他中、高频噪声所掩盖,白天不太容易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夜深人静时,高频噪声大大减少,低频噪声就成了声音污染的“主角”。电冰箱、电脑、有电子设备的鱼缸最好远离卧室,空调等要定期检修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尽量降低空调工作时持续出现的噪声。对于长期接触低频噪声引起的听力减弱、心烦气躁、头痛失眠的患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严敏)

耳鸣患者中有一部分是因为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所致。

一般来说,长时间看电视引发的耳鸣,属于突发性耳鸣。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由于电视屏幕、电脑显示器热度过高,有相当多的电磁辐射可使空气发生电离作用,不断产生正电荷 (正离子),并不断与空气中的负离子中和,导致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几乎为零。长期处于正离子过多的环境中,易出现免疫力下降、失眠、内分泌紊乱、耳鸣、眩晕,严重者导致听力突然下降。所以,看电视一定注意适时、适度,用电脑1小时应远离电脑15~20分钟,做一些有氧运动,勤洗脸,尽量使用液晶显示器。已经有耳鸣的人,每天看电视最好在半小时左右。

长时间看电视、用电脑引发的耳鸣,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物理治疗。一般1周便可康复痊愈。 (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