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樊新荣《扫“忙”养生书》

2015-08-07  4072  来源:网络 

“生活的马车,制止不住地载着我们向前奔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就是如此。”(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忙”,是社会的共有现象,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闲人的。这一现象也反映于日益兴盛的养生上:报刊在忙着开辟抓人眼球的养生栏目,电视台在忙着开办收视率攀高的养生专题,出版社在忙着出版花样翻新的养生书籍,社区在忙着组织名家荟萃的养生讲座,而对象都是围着这个共同的社会人群的。于是人们的生活以N种形式与养生钩挂起来,忙养生已经成为男女老少的共同追求了。

以上说的两种“忙”,一种是针对人的生存环境、生活秩序、生命质量的。虽然与养生也不无关系,但本质上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学意义的,姑且不论;而针对当前养生中出现的第二种“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主题。缺乏明确目的、明晰方向、明白方法去“忙”养生,好比瞎子摸象,是不可能带来理想效果的。忙中易乱,纵观养生热中出现的乱象,与这种乌龙的忙法是难脱干系的。樊新荣博士及他的团队,敏锐地关注到了这一问题,于是在一些媒体上就有了他们要“扫忙”的声音,也有了这本《扫“忙”养生书》。

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养生,又应该如何去养生呢?清代医学大家姚止庵在诠释《黄帝内经》时说过的话,可谓一言中的。他说:“养之不素则病生,治之不素则病成。”(《素问经注节解》)“素”字,在这里是根本的意思。养生的根本是什么?《黄帝内经》则给了最权威的答案:“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这段话中的动作词“顺”、“适”、“和”、“安”、“节”、“调”,核心就是“和”与“顺”的问题。说白了,养生就是要人们顺应自然、顺应社会、顺应生活、顺应自我,建立起适合于每个人自己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樊新荣博士的《扫“忙”养生书》,正是基于这一思想立论的:书的上篇自读懂中医常识开篇,把中医的基本理念介绍给读者:心肝脾肺肾,风湿瘀滞痰,分而为众,合则为一,在整体观念前提下揭示病位与健康的关系;中篇从读懂自己身体着笔,把中医“治未病”的法宝交给读者:未雨绸缪,防病于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辨证施养指导下解析养生的个性化特征;下篇以中医的养生行动收尾,把部分常见、多发病的防治要领介绍给读者:扶阳固本,膏方滋养,药膳调中,凉茶解暑,在三因制宜原则下解密知常达变的奥妙。“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明·赵献可《医贯》)书中的这些论述,既从术的层面上教人以食鱼之法,更从道的层面上授人以渔猎锦囊。判断一部科普作品的优劣,关键就在看它能否在掌握常法的基础上学会变法,用既不脱离学术本质又最接近生活的语言、方法去揣摩受众的心理、感召受众的心灵,让科普知识入脑入心,化成他们自己的知识,满足他们生活的需求,达到引导光明、引导未来、引导希望,传播正能量,播洒凝聚力的目的。通览《扫“忙”养生书》,这一目标在这里得到了基本圆满的诠释:那细腻的文思、优雅的文词、流畅的文笔、精美的配图,都让人读之击节,作者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文化功底、灵活的表现艺术在书中无一不透出秀气来。不能不提及的是,作为我国中医诊断学领域著名专家朱文峰教授的高足,樊新荣努力把导师关于证素研究的部分成果融入书中,并把它转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普及性知识,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探索和实践了中医传承中的另一种蹊径,这也是颇值得称道的。

生活有千千结,养生是百味瓶,过日子不能有太多理想化、程式化、机械化的成分。悠着点儿生活——就是要培育合理合情的生活情操;悠着点儿养生——就是要掌握适用可行的养生技巧。静听风生水起,漫观星转斗移,随其自然,从容应对。这是否是《扫“忙”养生书》带给读者的有益启示,窃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