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应诊随笔 自序

2015-02-01  3561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自 序
乡村医生——是活跃于基层一线,肩负着我国90%以上农民防病治病,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我国三级医疗网络的网底和国家卫生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整日忙碌于基层一线的临床诊疗工作,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为老百姓服务。他们虽然水平不高,但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敬业精神。他们大多数没受过高等教育,但凭着坚强的毅力,通过刻苦自学和外出进修等措施,不断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有的还掌握有独门绝技,可以在残酷的医疗竞争中与专科医院媲美,甚至在一定领域内一枝独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是维护广大农民健康的保护神。
余自幼体弱多病,早早就与医业结下不解之缘。14岁患骨髓炎3年卧病于床,因限于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尽管倾尽家中所有尽力赴治,终落残疾。中途辍学的我鉴于自身对疾病之愤恨,为圆心中当医生救病人的梦,发奋攻读医书。难忍的病痛折磨,高小毕业的文化基础,均不能动摇我学医之决心。抱病三年于病塌上查着字典背诵完《脉诀规正》、《医宗金鉴.杂病、妇科、伤寒心法要诀》、《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于1968年进村卫生所当上一名乡村医生。后相继入县卫校、云阳中医学校学习,且成绩名列前茅。从业行医之后,白天应诊,夜晚看书,于76-83七年间自修完中、西医高等院校的统编教材。并于1999-2002年多次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培训基地进修,受教于关幼波、汪承柏等中医大师,使学业与日俱进,时无空过。
余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工作在三级医疗网络的最基层,服务于劳苦大众。一生读书虽多,独崇仲景之学。信守“理论是灰色的,经方之树长青”。辩证用药喜用经方,注重疗效,不尚空谈。临床诊病中西并用,既重中医四诊合参,亦参西医生化数据,宏观与微观结合,取长补短。曾用中药通腑泻热、凉血开窍配西药支持疗法抢救脑出血深度昏迷获得成功;中药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配合西药抗病毒治疗慢肝、肝纤维化获肝功恢复,纤维化四项指标复常,病毒转阴之疗效。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弹指一挥间,笔者已为花甲老人。回首一生医疗生涯,分为三个时期:青年时期,刻苦攻读,四处求师,积累医学知识。中年时期,出道不久,“初生牛犊不怕虎”,临床敢用重剂,屡起沉疴。曾在基层简陋的医疗条件下,救活重症乙脑合并脑疝致呼吸骤停;急性肾衰致呕血昏迷;脑出血昏迷高热;心肌炎心衰休克等等┉。一时声名鹊起,四方来诊,将自己的事业推向巅峰。步入老年,学识、经验日趋成熟,本应大显身手,一展平生之宏愿,适遇当前特殊的医疗形势,病人权利至上,医疗风陷日增,患者在治疗中稍有不良反应,不管何种原因,都会对经治医生进行无休止的围攻和纠缠,各级医生都因惧怕医疗风险对救治重症缺乏信心和勇气。随着阅历日深,经受教训日多,致胆量日小。应诊开方顾虑重重,临床虽屡愈疑难顽疾,但遇重危病症,怕担重责,无胆施救,难愈沉疴。此为余的守成时期,也为无奈之期!
往事不堪回首,余垂垂老矣!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将一生经诊的典型病例,用随笔医案的形式记载下来,以反映基层医生临床诊疗的真实状况。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名“杂病验案”:是治疗各科杂病的典型案例总结。第二章为“经方应用”:为本人和学友传广用经方治病的代表案例,诊治体会。第三章为“学术论文”:是我历年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由于以上内容为笔者这个工作在医疗行业最低层,名微言轻的乡村医生在诊疗之余随笔所写,日积月累而成,故将本书命名为“村医应诊随笔”。

余泽运 于2012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