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里寒胃痛(胃下垂)

2015-01-16  4649  来源:《姚贞白医案》 

阳虚里寒胃痛(胃下垂)

周××,女,四十四岁,新疆省某机关干部。1968年6月。

初诊:胃痛多年,时发时止,发则吞酸呕吐,饮食不下,胸膈胀闷,腹中雷鸣,大便稀溏、日数行。体质日渐消瘦,气短自汗,胃部自觉下坠作痛。稍事劳动,则身倦乏力。已在新疆地区中西医诊断及住院治疗,曾经一度好转,后又复发,故远道来昆求治。经西医确诊:胃下垂。患者邀余为之诊治。时值盛夏,而患者手足厥冷,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六脉沉细,濡弱无力,舌淡白。此系病久阳虚里寒,中气不足,肠胃消化不良而引起。治当以温中回阳,健脾益气,和胃止痛,拟方如下:

红人参9克(另煨兑服) 口芪24克 白术12克 茯苓12克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上肉桂6克(开水兑服)西砂仁9克 炒黑固脂9克 甘草3克 川干姜9克 大枣5个 炒玉、老米各15克

二诊:上方服五剂后,患者便溏、腹痛轻减,手足厥冷渐回,可进少量饮食。腹部仍下坠,有时作痛。此脾胃渐调,中阳尚弱,气虚下坠。上方已现略效,故守原意加重剂量以治。处方:

红人参12克 口芪30克 土炒白木12克 茯神15克 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上肉桂6克炙升麻4.5克炒柴胡6克黑固脂9克甘草3克川干姜9克大枣5个

三诊:上方连服十剂后,患者食欲增加,精神好转,脸色转红,腹痛便溏日渐减轻,身冷肢厥渐回暖,只腹中偶然不适,微感下坠。经医院复查,胃部下垂已有显著改善。脉转调和有力,舌苔红润。阳虚及中气下陷之象已渐好转,现属气血不足,冲任两虚,改用温补之剂,嘱其多服调治。处方:

口芪24克 当归12克 炒杭芍9克 茯苓15克 菟丝子15克炒黑固脂9克 白术12克 炙升麻3克鹿胶15克(烊化兑服) 西砂仁6克 炙草6克川附片30克(开水先煨透) 干姜9克 大枣5个

四诊:上方服十余剂后,患者身体好转,已能步行数里。腹中亦无下坠感觉,精神充沛,食眠均佳,胃下垂症基本痊愈。特来复诊.要求给予常服方调理,回乡工作。诊脉:两手调和,舌红润,此病症已退,气血渐充,拟用下方嘱服十数剂后,常服补中益气丸以资巩固。处方:

熟地15克秦归15克炒杭芍9克 川芎6克 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草3克 口芪18克 肉桂6克 烧姜2片大枣5个

[按]此例根据李东垣“脾胃论”升阳益胃、补中益气之理,并重温中回阳和补血调肝之法,结合患者体质,灵活用药。先以参、术、芪、附、治其虚寒,姜、桂、砂、苓,止痛止泻,固脂濇其虚寒滑脱,升麻、柴胡升提下陷之气,菟丝子、炒玉、老米温肾益胃,甘草、大枣健脾调中。以后配入鹿胶、归、芍、熟地、川芎、补血调肝。似此重视全面、综合论治,易收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