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

2014-12-09  3248  来源:常用中药 

石 菖 蒲《本经》

 

 

别名 山菖蒲、石蜈蚣、水剑草。

来源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的根茎。

石菖蒲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叶剑状线形,长30~50cm,宽2~6cm,无中脉。佛焰苞叶状,长7~20cm,肉穗花序狭圆柱形,长5~12;花两性,淡黄绿色;花被片6;雄蕊6。浆果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于山沟、溪涧潮湿流水的岩石间,或泉水附近。主产四川、浙江、江苏。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石菖蒲药材及饮片

  药材 根茎扁圆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上方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有残存叶基;下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小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饮片 一般为斜薄片,厚约2m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切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小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九节菖蒲

  九节菖蒲 药材来自毛莨科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 略呈纺锤形,销弯,长1~4cm,直径0.3~0.5cm。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鳞叶痕,交互排列成节状;节上有点状突起的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可见淡黄色小点6~9个,排列成环。气微,味微酸.一般不切片直接入药。 功用:类同石菖蒲,开窍化痰,醒脾安神。用于热病神昏,癫痫,神经官能症,耳鸣耳聋,胸闷腹胀,食欲不振。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应用

1,开窍宁神:主治痰浊上蒙,闭阻清窍引起的神志昏乱,癫狂,以及精神恍惚,健忘失眠等证。 2,化湿开胃:适于湿阻中焦,胃脘胀满,苔腻不饥;配伍黄连又治噤口痢。 此外,取本品辛散除湿消痰之功,尚可用治风湿痹证以及痰咳失音。

用量用法5-1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化学成分 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α-,β-,γ-细辛醚(α-,β-,γ-asarone),并有细辛醛(asarylaldehyde)、二聚细辛醚(bisasarin)、丁香酚(eugenol)及黄樟油素等。

附注:本品古名九节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今日所用之九节菖蒲的原植物为毛莨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不应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