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医话------漫谈中药亲自尝试

2015-01-19  4135  来源:华夏中医论坛 

我觉得一个好中医除了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亲自实践和尝试中药的勇敢精神。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尝一尝。一些中药的药性、用量要想掌握的透彻和精确,非要亲自尝一尝不可,前贤名医大多都有此经历。故而用药治病心狠手辣,立起沉疴。反观一些中医却缺乏此种经历和精神,不敢越雷池一步,终致一生平平庸庸,无有真知灼见,技艺一般。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行的老大姐在医院诊余闲聊时,我问到她,您自已尝试过中药吗!答曰:没有。我说,现在我回答你上午提出的问题了。怎么回事呢?
缘于上午,我看到该大夫诊于一中年妇女已多次,主症失眠,疗效不佳,观看了方子是酸枣仁汤,药证相符,只是酸枣仁用量偏小,故插言,量可加大。问曰:加多少?我说把现在的10克加个0即效。听我一言,该医露出一脸惊讶,问道:行么?我说放胆用,出了问题我负责。用后该妇女当晚就能入睡,作了一好梦。这是后话。
打发走该病人,这位同行问我,这么大的用量你怎么那么有把握,我说我亲自尝过,也用过多年,从未出过事。就这样下午诊余闲聊时,我就问到她尝过中药么?她说从未尝过,用药一直遵循教科书和老师教的量。我听后甚为惊讶和感慨。此医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年长我两岁,按现在的流行说法已奔六了,现是副主任中医师职称,曾经在东南亚新加坡行过医。这么长的行医时间和这么高的学历竟然没有尝试一味中药,怎么能不使我感到惊叹。难怪医疗技术平平。随后我告之她,我之所以有些中药敢于超常规剂量使用,在于我曾尝试过百余种中药,知道某药的有效量和中毒量,知道了这些,临床上用药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疗效显著。
日常工作中,我发现有不少类似上述同行的中医,尤其是一些大专院校毕业的青年学子,为此,我想写一写亲试中药的体会文章,告诉大家亲试中药不可怕,只要掌握好方法和程序,既胆大又心细就不会出问题,反而能得到第一手资科,迅速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这个方法绝对比拿小白鼠试验得出结果可靠的多。
先谈谈我尝试甘遂的体验吧。
甘遂为大戟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甘遂的根。
《本经》记载: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
《药性本草》记载:能泻十二种水疾,去痰水。
《本草衍义》记载: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
现代医药记录:本品峻下有毒。对于甘遂的认识,我在早年学习《伤寒论》时就知道,著名的十枣汤、大陷胸汤都是要用甘遂的,而且时有听闻某老中医擅用甘遂治大病。一直想试用一下,但是苦于有毒和峻下,不敢用于病人。但对此药又耿耿于怀,割舍不下。终于有一天鼓足勇气自己试了一试。
对于试药我一直坚持按程序,少量逐加的原则进行,以保证安全和精确掌握有效量与中毒量。对于甘逐我也不例外。
先从0.5克服起,按要求上午空腹,第一次服一粒(由于甘遂不溶于水,只能打粉装胶囊,每粒0.5克。)一小时后无动静。又加服一粒,一小时后,腹微痛,肠鸣,战斗开始了,急奔卫生间,一泻干里,而后五分钟一次,先泻粪,后拉水,持续一个多小时,至无物可出,但还是要拉,以至肛门红肿火辣。至此,我知道甘遂的利害了。开始鸣金收兵。连忙口嚼一片硝苯地平片,5分钟停止泻泄,结束试验。
此次试药的认识是:甘遂确实是一味强力泻下利水之药,用之不当易于脱水,虚人要慎用。其次用药要先从0.5g给起,不效依次递加,不可莽撞开始就大量。再次要准备好止泻之药,常法喝一碗凉水,我是用一片心痛定更为方便快捷。
有了这次试药的体验,我从此开始在病人身上频繁使用,广泛用于胸积水、肝腹水,淋巴结核等很多疑难杂症,取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再补充一点对该药的运用,要注意病人体质,身体好的可以连续用药,身体弱的要用一次停二天再用,以免出事故。
我自习医以来曾亲自尝试过各种中药百余种,类似附子、乌头、半夏、斑茅、马钱子等等,获得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无师传授的真谛。为此,我希望有志于中医的学子不妨也少量尝一尝中药,以便尽快直接获得真知。